欢迎访问温州国际智能电气暨RCEP电力电工展览会官网! 2024年9月13-15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41天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电网抗台风:与风奋斗,其乐无穷

7月盛夏,来自海上的“老朋友们”不约而至。


这边厢“暹芭”刚刚落座,那边厢“艾利”已经在叩门了。


台风,是浙江迎峰度夏绕不开的话题。毕竟它所带来的狂风暴雨,以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一直以来都是夏季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推进,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如大江奔涌而来,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却又如春雨悄然浸润,于细微处改变着日常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的“浙”一年里,防台风、抗台风这项常规却重要的工作,老树将萌发出怎样的新枝?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抗台风前线——温州,在永嘉县鹤盛镇寻找答案。


沿海山区,电网抗台风的困难模式


鹤盛之难,难在三处。


其一,鹤盛镇地处温州永嘉县东北部山区,位于雁荡山西麓。由于其地理特性,每当台风来袭,雨云被雁荡山脉阻隔,鹤盛将面对台风雨+地形雨叠加的双重打击,局部易形成积水盆地,并进一步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漫盖、道路塌方等次生灾害。


其二,山区偏远,交通不便,电网一旦发生故障,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排查故障点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受损线路快速抢修复电极其困难。


其三,承担鹤盛全镇供电任务的35千伏鹤盛变电站仅由两回35千伏线路供电,且来自同一座上级变电站,属于典型的山区末端电网。一旦双回供电线路受损或上级电网发生失电,将造成整个鹤盛变失电。


受灾重、抢修难、网架弱。论难度,鹤盛绝对算得上防台风、抗台风大考的附加题,但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这样的山区电网并非孤例。


1.jpg


逐一击破,提升电网抗击打能力


经验的量变引发方法的质变。温州当地的供电公司结合长期与台风斗智斗勇的丰富经验,选择极具代表性的永嘉鹤盛作为试点,以建设高承载、高自愈、高互动、高效能的防台风减灾示范窗口为总体目标,在网架、技术、设备、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始了电网防灾减灾工作的又一次探索。


为了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极端灾害下山区分布式自愈电网”,国网温州供电公司不仅在前线指挥部模拟了台风灾后抢修的全流程,还请出了曾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等国际舞台上展示电网发展案例的“金牌讲解员”——潘勃利。


从变电站到路边杆,经过潘勃利一顿凶猛输出,我们大致明白了:要让电网在台风下更坚强,主要分为三步。


2.jpg


第一步|让电源更多元、更灵活


正所谓,手上有粮心里不慌。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唤醒域内和周边县、市电网资源,从鹤盛山区边界线入手,建立与乐清大荆、台州黄岩的网架连接,让山区末端电网的电源侧实现多维度、立体化联络,实现变电站“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同时,挖掘域内丰富水电资源禀赋,实现7.45兆瓦清洁能源全额消纳。最终形成1个35千伏变电站为主供电源,6个水电站为辅助电源,外部4个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为备用电源的供电格局,保证上游活水源源不断。


可如果遇到了极端严重的灾害,上级电源全部失电,短时间内其他备用电源也无法快速接入,又该如何是好?


面对我们的追问,潘勃利带我们来到了35千伏鹤盛变电站,这里有鹤盛电网电源侧的最后一道防线——站用式移动电源快速接入装置。该装置一端连接着鹤盛变电站两段10千伏母线,另一端可与应急发电车相连。只需合上装置的并网开关,两台2000千伏安的10千伏发电车即可直接为鹤盛变电站提供临时电源,实现鹤盛变所承载的公用线路整体复电。


3.jpg


第二步|让网架更坚强、更聪明


本着路径优化、防风设计、差异配置的原则,在鹤盛,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将原拐角水泥杆、耐张水泥杆都更换为铁塔钢管,进一步加固位于溪边、田边的电杆基础,逐步将线路从山上迁改至路边,让飞档跨越线路尽可能落地,构建路网、电网高度协调的10千伏主干环网,千方百计提升山区电网在抗击台风时自身的刚性。


4.jpg


而电杆上加装的北斗遥控开关,则让鹤盛电网馈线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通过“合闸速断、时间级差、北斗开关”的组合应用,可实现“有故障即有研判”“有停电即可分区隔离”。在山区,排查故障点所耗费的时间可能比修复线路时间更长。第一时间锁定并隔离故障,不仅能够让线路故障造成的停电范围尽可能缩小,更为后续快速抢修复电打下基础。


第三步|让复电更快速、更顺畅


抢修期间,物资和人员力量的快速补给是关键。


对此,国网温州供电公司打造了鹤盛半小时应急圈,建成了2个应急抢修队伍预设驻点,3个移动应急物资仓预设点,4个应急物资堆场,4个风速水位视频监测点。这些点位的排布大有讲究,不仅要分布均匀,还要紧邻交通干道。如此方能确保鹤盛区域任一地点发生故障,半小时内应急抢修人员及物资就能到达现场,快速恢复台区供电。


5.jpg


山区的复杂地形,遇上台风极端天气,让物资运送也成了一大难题。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与国网电科院等单位合作研发出单根重量仅为180千克、4人即可轻松抬起的新型负荷电杆。在台风抢修期间,更轻更强的电杆将在交通不便、无法运输普通电杆的地域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一处10千伏配变旁,潘勃利详细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双向不停电并网装置。他告诉我们,以往的并网装置大多采取的都是停电并网,也就是说,应急电源接入时,用户要断一次电(或已经处于受灾停电状态),抢修结束后,应急电源撤出时,用户还要断一次电。有了这套并网装置,发电车可以如U盘一样即插即用,避免了应急电源接入对用户侧带来的干扰,在线路保供电、电网调峰、线路灾后快速自愈等场景中,能够实现复电过程用户零感知。


6.jpg

7.jpg


与风奋斗,其乐无穷!


在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的企业文化展厅内,我们结束了本次在温州的采访。喊出收工的那一刻,展厅屏幕上定格的正是温州历年受台风影响的一系列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共受到202个台风影响,平均每年2.8个台风影响温州,正面袭击比例达到46.5%。


桑美、菲特、利奇马、黑格比……屏幕上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是自然之力的一次恣意宣泄,屏幕上的每一个名字,也对应着沿海人民的一次顽强抗争。在风雨中奋进,在抗争中成长,这是我们敬畏自然的自警,也是适应自然的自觉。

8.jpg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