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电力电气展官网! 2025年9月12-14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24天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储能崛起,是应对能源危机的良药

欧洲的能源危机还在加剧,这场多重因素影响下的能源产业动荡已经对太多领域造成了刺激与伤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欧洲的天然气、柴油等价格仍在走高,民用能源和工业能源的缺口持续扩大,化肥、粮食、畜牧业也遭受了冲击。


从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能源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本地能源供应能力不够,进口稳定性不足”几乎是共同的特点,这或许是引发此次能源危机最大的内部因素。正因如此,近期多国开始了能源企业国有化的策略,以挽救那些濒临倒闭的能源公司。


这也从侧面说明,保证能源结构的可控、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将会是未来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


全球来看,随着碳中和事业的发展,传统能源将会逐步退出能源系统,但传统能源的退出需要伴随新型能源的兴起,这种变革衔接得越紧密,能源系统和整个社会受到的冲击就越小。而现阶段,推动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就是储能。


“储能”可能是近几年最火热的产业之一。从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9.8GW,同比增长25%。


但值得注意的是,抽水蓄能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了3个百分点,当前储能市场的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同比增长75%。


同时储能市场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短时、长时、调频、削峰填谷等需求都将被满足,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迅猛。


电化学储能突飞猛进

目前我国储能应用市场发展的一大重心是在风电、光伏电厂配备储能设施,以保证生产出的绿电能够平稳入网。我国的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技术也相对成熟,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储能设备,弃风弃光的现象十分严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第一季度,我国弃风电量达6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达24亿千瓦时。


微信图片_20230106092758.png

截至3月底累计弃风电量(亿千瓦时)及弃风率 ,图片来源:国家能源局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能源市场的转型发展的需要,我国电源侧的储能设备需求开始旺盛。电化学储能的灵活部署、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建设周期短等优势开始凸显,并开始稳定落地电源侧储能场景。


电化学储能除自身应用优势外,产业链成熟程度也是目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最高的。得益于我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成本、制造工艺等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这都为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落地应用打下了基础。


同时,电化学储能系统还能很好地应用在家庭、商务楼宇和工业园区等场景中,这些场景中其他类型的储能系统几乎无法搭建。应用场景广泛也是电化学储能被认为是未来主流储能技术的原因之一。


竞争激烈,格局未明

快速发展的市场必定引来大批的企业投身其中。


就我国目前的储能解决方案供应商来看,主要有电池厂商,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也有传统的做逆变器或新能源产品的厂商,比如阳光电源,海博思创等;还有新的创业公司,比如时代星云。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储能这块大蛋糕不可能被几家大型电池厂商完全吃掉。相比之下创业公司的业务方向更聚焦,历史包袱更少,能够更好地在储能行业深耕,这是创业公司的优势。


曾有投资人表示“传统储能市场并不适合初创公司进入,但在一些电池集成、新型储能技术路线领域中,初创公司有着从0到1的机会。”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