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智能电气暨RCEP电力电工展览会官网! 2024年9月13-15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15天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听他说浙江省内220千伏首次环网建设的那些事

7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浙江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国网浙江电力提出统筹安全保供与清洁低碳发展,以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引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电网侧加快“一环四直”特高压混联电网建设,提升省内外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

 

其中,“一环四直”是省内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环网和四条外电入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最开始的特高压为零到现在“两交两直”和在建的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在谋划的第四直流,从最开始的220千伏交流环网、到500千伏交流环网,到如今要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交流环网,浙江电网一路发展历程,让老电力建设者王承奋感慨不已。

 

1.jpg

▎±800千伏溪浙特高压工程架线施工|王锦阳 摄

 

“现在呀,500千伏和220千伏的环网已经很完备了,省外、省内发电厂的电可以输送到省内任何一个地方,连特高压环网都快有了,再不像以前没环网的时候,太艰难了。”王承奋感慨道。

 

如王承奋说的那样,现在的浙江,借助省内500千伏环网,省内外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到全省各地,流进千家万户,实现省内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而在44年前,王承奋和他的同事们还在为省内第一条电力环网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艰苦的条件、繁重的任务,挡不住中国人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那时的浙江电力人住农舍、点油灯、睡稻草、饮山泉,穿行高山深谷、跨越大江大河,用人挑肩扛架设起覆盖全省的一条条电力“天路”。

 

2.jpg

▎1000千伏浙福特高压工程|王锦阳 摄

 

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王承奋有说不完的话,他参与了镇宁奉工程——浙江首个电力环网建设。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在全面恢复生产下,浙江省急速猛增的用电量超出了电网承载力。

 

加之新安江、富春江两家水电站低水位运行,半山、梅溪、闸口三个火电厂因缺循环水减负荷运行,全省电力供需矛盾凸显。在这种极端困难情况下,拉电、限电成为保证电网安全、平衡供需矛盾的无奈之举,给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面对困局,彼时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提出,要充分发挥浙江省港口优势,在沿海建设若干大型火力发电厂,称之为港口电厂。镇海发电厂于1977年3月破土动工,在日后被称为“纵横浙东的电力大动脉”的电厂配套送出输电线路工程同步上马,220千伏镇宁奉、镇宁绍萧等输电线路把新安江和富春江等水电站与浙江镇海火力发电厂联接起来,项目建成后便形成浙江省220千伏电网的第一道环网。

 

为确保镇海发电厂电能顺利送出,220千伏镇海-宁波-奉化输电线路工程必须在半年内建成投运,这对承担建设任务的浙江送变电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jpg

▎1978年,镇宁奉工程-宁波少体校临时办公住宿场地|王承奋提供

 

当时条件艰苦,施工人员临时办公生活点在宁波少体校,搭了一个棚子,在地上撒一些煤灰,一住就是半年。“那里原来是一个类似水田的地方,结果我们办公桌一放上去之后,两个桌脚都扎到煤灰底下,水往上渗,我们床铺就在搭的这个棚子里边,就像飘在水面。”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退休老同志王承奋记忆犹新。

 

线路架设需要翻越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人迹罕至没有道路,第一批施工人员一边开路一边向塔位前进。没有汽车,大家将一千米长的导线盘成20多盘,几十个人抬着就像元宵龙灯一样将导线和施工器具抬上山。

 

“那时候送电队伍从事送光明的工作,却经常睡帐篷、住牛棚,常年身处黑暗中。”王承奋说。

 

虽然当时物资紧缺,大伙儿干事创业的热情却是极度高涨。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在镇海发电厂旁边施工,从铁塔上下来已经快天黑了,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个人端着碗看我们立塔。刚开始还以为是当地百姓看热闹,后来才发现是老葛。晚上工作人员给他安排了饭,他放心不下,端个碗走了一公里多路又来看我们立塔。”王承奋笑着说,他嘴里的老葛是时任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葛洪升。

 

4.jpg

▎1978年开始的镇宁奉工程线路-吊装铁塔|王承奋提供

 

镇海发电厂第一台125兆瓦机组1978年年底投产发电,镇宁奉输电工程也要求在年内建成投运。但是那年7月,宁波地区遭受台风登陆侵扰,给本已紧张的工期带来了更大压力。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大伙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工期依然吃紧。

 

“队里的炊事员叫老方,每天吃饭的时候我们都说工期太紧,没想他记在心里了。后来我们有一次在干活,忽然看到有个人在抬塔材,再一瞅,嘿,这不是老方吗?”王承奋回忆当时的场景,“用现在的话来说,不会帮工的厨子不是好搬运工。”

 

在施工队伍热火朝天施工赶进度的同时,另一边,原本常驻杭州总部的机关部门整体进驻施工现场,和一线员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商量。


 5.jpg

▎1978年,镇宁奉工程线路部分施工人员在立塔现场合影|王承奋提供

 

就这样,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齐心协力,战天斗地连续作战,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用半年时间建成这条长74.5千米的输电线路,这种知难而进、团结奋斗的精神被誉为“镇宁奉精神”。

 

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蓬勃发展,镇海电厂已经完成搬迁改造,省内输电主环网也将开启特高压环网时代,但王承奋坚信,“镇宁奉精神”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将激励着一代代浙电人奋勇前行。


微信客服